齐桓公造句(精选38句)

1、德盛者威广,力盛者骄众。齐桓公尚德以霸,秦二世尚刑而亡。

2、齐桓公死后,五子争位,骨肉相残。

3、陆续称霸的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、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在历史上被统称为春秋五霸,个个牛叉。

4、齐桓公用管仲之谋,通轻重之权,徼山海之业,以朝诸侯,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。司马迁

5、齐桓公慑服南方的强大楚国,征服北方山戎,就是百战百胜的典例。

6、在行进中,齐桓公突然看见一个大如车毂,长如车辕,紫衣红冠的鬼站在路旁。

7、葱呢,齐桓公伐山戎带回的胜利品中,除了“戎菽”外,还有“冬葱”。

8、当年西周王道陵迟,齐桓公、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;王室一旦安宁,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,尽臣子的职分了。

9、鲍叔牙一面快马向齐桓公报信,一面命人在管仲避难的地方高筑拜相台,宣读齐桓公拜管仲为相的诏书。

10、向齐桓公提出“官山海”,即专营山海资源,主要对盐实行国营,利出一孔。

11、王者迭兴,千载难逢,是建齐桓公、晋文公之功业,来辅助国家;还是三分鼎足,连横合纵,也应该看时间而定。

12、“晋文公谲而不正,齐桓公正而不谲。

13、竖刁、易牙勃然大怒,把齐桓公左右服侍的人全部逐走。

14、管仲、鲍叔牙青年立身报国,先正齐国,扶助小白为齐桓公;后以齐霸,领导齐国尊周而为东周首霸,一匡天下。

15、昔管夷吾相齐桓公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不用兵车。

16、另外,申生是齐桓公的外孙,可能也是他想废黜太子的一个原因。

17、齐桓公在登位(公元前685年)之初,为了表彰傒公在内政外交两方面对齐国做出的卓越贡献,把卢邑封给傒公,其子孙以邑为姓。

18、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,任用管仲为“卿”,尊称“仲父”,并支持他进行改革,使齐国国力日强,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。

19、昔管夷相齐桓公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不用兵车。

20、春秋时,管仲在回答齐桓公“何以为国”的询问时,提出了“官山海”、“正盐策”的主张,就是在把盐业资源收归国有的同时,建立盐的税征、专卖制度。

21、宋襄公与楚国会盟的目的很明确,他不像齐桓公那样,要“尊王攘夷”,更不是想当楚国的盟主,他是要结交楚国,以威服诸侯,达到称霸中原的目的。

22、再说,齐桓公是天下的霸主,是真男子,许叔只是一个一勇之夫,不值得爱。

23、后来齐桓公率领群雄侠士继续追杀狼皇紫川,便有了后来‘七王战狼皇’的故事。

24、当年周朝王道陵迟,齐桓公、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;王室一旦安宁,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,尽臣子的本分。

25、不久,仲孙湫把了解到的鲁国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报告,并下结论说:“如果不除去庆父,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!”。

26、鲁国发生大臣乱政,齐国大臣仲孙湫名义上去“省难”,实际是探虚实,回来后与齐桓公有一番答对。

27、我们的古人有“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”、“一人得位,天下大治”的格言,周得太公望而代商而兴,齐桓公得管仲而霸天下,刘备三顾茅庐,势成三分……

28、公元前686年夏,鲍叔牙护齐公子小白奔莒避乱,留下一个齐国版的卧薪尝胆故事——“毋忘在莒”,次年小白返齐登基,有了一代霸主齐桓公

29、是殷朝被灭国后,部分殷人逃到北美后,回国观光带回六只蜂鸟,齐桓公为纪念此次远征,特在旗上绘制“蜂鸟图”。

30、管仲既不是土生土长的齐国人,也不像高子、国子一样是世代辅佐齐国的重臣,齐桓公却将他拜为“仲父”,并任由他主持齐国军政大事。

31、齐桓公死后,五子争位,骨肉相残。

32、分别是齐桓公的“号钟”,楚庄公的“绕梁”,司马相如的“绿绮”和蔡邕的“焦尾琴”。

33、其二,联结诸侯,攘外安内,成天下盟主,齐桓公、晋文公为典范。

34、宰孔接着对晋献公说,齐桓公北伐山戎,南伐楚,是否要向东有所举动,还不清楚,攻打西边的晋国,大概不会了。

35、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,齐桓公不计前嫌,拜管仲为相,甚至尊为仲父。

36、齐桓公时期,周室衰微,诸侯兼并,戎夷蛮狄侵入中原。

37、转眼之间,齐国政局已经“老母鸡变鸭”,公子小白生米煮成熟饭,大摇大摆登上国君位,这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齐桓公

38、齐桓公的“号钟”、楚庄王的“绕梁”、司马相如的“绿绮”和蔡邕的“焦尾”,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。

推荐造句